教育高地

教育高地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人才培养  教育高地

 

随着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,上海以其独特的沿江、沿海和大陆腹地经济的优势,成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港,正逐步迈向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精通港口航运知识和IT技术的高级人才,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,到2010年上海港航人才拥有量需达到22万人,其中专业技术人员需35%,高级技术人员需达到20%。据《上海市重点人才开发目录》介绍,电子信息和港航等六类复合型人才在上海未来五年内最为紧俏。

 

课程体系建设

经过一系列调研,结合自身专业学科特色,师资配备等,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,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项目开发上进一步突出港口航运信息工程、技术等特色,做到既保证原有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基础和能力培养,又突出了港口、航运相关的信息工程、技术开发等的专业特色,为学生在港口、航运等企事业单位就业提高竞争力。

课程体系的几点说明:

本课程体系是基于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而成,在保留原有公共学科基础课的基础上,对专业必修课、专业选修课以及任意选修课进行调整和增加,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,以期达到培养港口航运信息工程类人才的教学目标。

保留原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,可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信息工程类学生的理论功底,同时通过专业选修课和任选课课程内容进行特色教育。在此设立港航信息工程、测控技术和信号信息处理三个特色方向:三个方向都注重培养学生在港口航运电子系统方面的各种能力,使学生毕业时具有港口和航运电子系统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和设计、维护等工程经验,以便较快的胜任工作; 三个方向中课程并非涵盖所有港口航运信息工程全部内容,尚需要学生在任选课选择时偏向于港口航运类方向的任选课程。

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体现在厚基础、重实践、强特色三个方面上。学生一方面接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,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以及相关课程的授课コーチ 財布,使学生在港口航运相关专业领域的信息信号采集处理、测控技术以及信息工程等方面得到锻炼,从而进一步突出本专业的特色。

 

 

课程系统构成:

、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,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、设计、制造、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。

二、培养要求

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、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,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,具备设计、开发、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。
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
  1.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,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实践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;
  2.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,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;
  3. 掌握信息获取、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,具有设计、集成、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;
  4. 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、政策和法规,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;
  5. 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,具有研究、开发新系统、新技术的初步能力;
  6. 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,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。

  7. 了解港口、航运企业中相关的电子设备、信息系统基本知识,培养胜任港航企业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

 

三、计划学制、毕业学分、授予学位

计划学制 4年

实行弹性学制,学生在3-6年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。

毕业学分160分 160学分为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、选修学分以及相关实践环节。

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学位

 四、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

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分布

 (一) 课程体系的构成

本专业课程体系又通识教育课、学科基础课、专业课、任意选修课、和第二课堂等5部分组成,以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。

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置比例

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学分比例
必修通识教育必修4427.5% 
学科基础课40.525.3125% 
专业必修课(含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)4125.625% 
第二课堂3.52.1875% 
选修通识教育选修课106.25% 
专业选修课1710.625% 
任意选修课42.5% 

 

 

 

 



五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关系结构图

课程类别

课程性质

课程    编号

课程名称

学分数

学时数

学时分配

考核方式

按学期周学时数

 

授课

案例与讨论

实验

上机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 

公共基础课

必修

60105120

概论

3.5

72

54

18

  

  

3

      

60105210
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

2

36

36

   

2

        

60105310

马克思主义原理

3

54

54

   

   

3

     

60201230

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

2.5

54

36

18

  

 

3

       

5110562*

大学英语阅读

10

216

216

   

6

6

6

6

     

5110572*

大学英语听说写

10

144

144
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

61100*1*

体    育

4

144

144

   

2

2

2

2

     

71100120

计算机文化基础

2.5

72

36

  

36

5

        

22100250

C语言

3

63

36

 

27

 

  

3

      

74200120

军事理论

1.5

36

36

   

2

        

70060210

形式与政策

2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

学科基础课

 

6110011*

高等数学A

10

180

180

   

6

5

       
 

6110111*

大学物理

5.5

100

100

   

 

3

3

      
 

61201920

物理实验

1

   

45

 

 

3

       
 

61100210
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
3

54

54

   

   

3

     

61100520

线性代数

2

36

36

   

 

2

       

61100310

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

3

54

54

   

  

3

      

23101910

电路分析原理

4

72

72

   

  

4

      

23101910S

电路分析原理实验

0.5

18

  

18

 

  

4

      

23100810

信号与系统

4

72

68

 

4

 

   

4

     

23100710

线性电子线路

3.5

63

63

   

   

4

     

23100710S

线性电子线路实验

0.5

18

  

18

 

   

4

     

23101620

数字电路

3

54

54

   

    

4

    

23101620S

数字电路实验

0.5

18

  

18

 

         

专业课

必修

21204710

工程制图

2

36

36

   

2

        

23201510

科技英语

2

36

36

   

   

2

     

23102410

电磁场与电磁波

3

54

54

   

    

3

    

23101710

非线性电子线路

3

54

54

   

    

4

    

23101710S

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

0.5

18

  

18

 

    

4

    

23100610

通信原理

3

54

54

   

    

4

    

23100610S

通信原理实验

0.5

18

  

18

 

    

4

    

23201010

自动控制原理

3

54

48

 

6

 

     

2

   

23203510

电子设计自动化(EDA)

2

36

18

  

18

    

2

    

23101810

数字信号处理

3

54

50

 

4

 

    

3

    

23100210

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

3

54

46

 

8

 

     

3

   

23103120

电子系统综合实验

1

36

  

36

 

      

2

  

23204410

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

2

36

24

 

12

 

      

2

  

表2

课程类别

课程性质

课程

编号

课程名称

学分数

学时数

学时分配

考核方式

按学期周学时数

授课

案例与讨论

实验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72200220

情报检索与利用

1

18

18

   

      

2

 

23105010

现代交换技术

3

54

46

 

8

 

     

3

  

23202010

数据库技术

2

36

30

  

6

  

2

     

23102610

网络通信

3

54

46

 

8

 

     

3

  

23102710

移动通信原理

2

36

36

   

     

2

  
 

港航信息工程方向

23101010

雷达原理

3

54

48

 

6

 

        
 海上通信技术

2

36

30

 

6

 

      

2

 

23102210

无线电导航原理

2

36

30

 

6

 

    

2

   

23204910

船舶交通管理系统(VTS)

2

36

36

   

      

2

 
 

信号信息处理方向

23104010

信息与编码

2

36

36

   

     

2

  

23204410

DSP芯片的原理与技术

2

36

30

 

6

 

    

2

   

23202110

数字图像处理

2

36

36

   

     

2

  
 

测控技术(应用电子技术)方向

23201410

集成电路应用

2

36

9

 

27

 

    

2

   

23102310

单片机原理与应用

2

36

24

 

12

 

     

2

  
 FPGA系统设计基础

2

36

24

 

12

 

     

2

  

23203220

传感器技术

2

36

30

 

6

 

      

2

 
专业选修课共开设 16门,学生在修完相应方向选修课后再选择其他方向选修课,必须修满至少17学分
任意选修课共计14学分, 包括通识选修课10分和任意选修课4分。

实践教学环节

必修

74060110

军训 

2周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实习

23060210

金工认识实习

0.5

1周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

23060310

电子工艺、劳动实习

1

2周

       

  

  

23061110

电子仪器实习

0.5

1周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课程设计 

23060110

模拟电路课程设计

0.5

1周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

23060610

数字电路课程设计

0.5

1周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
23060410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

0.5

1周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23060910

电子综合设计

0.5

1周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毕业环节(实习、毕业设计(论文))

23061010

毕业设计(含毕业实习)

9

18周

            

第二课堂活动要求学生修满3.5学分,其中专家讲座计1学分。

 

任选课程

集装箱码头安全工程

水下机器人技术基础

条码技术与应用

Lab view程序设计

物流信息技术

任选实验项目

光纤通信测量技术实验、16位单片机应用综合实验、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实验、CPLD数字系统设计实验、DSP系统设计实验RFID技术及应用

 

 

专业建设规划指导思想

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贯彻当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,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,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;体现“加强基础,强化实践,注重能力,保持特色”的教育理念,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,精炼课堂教学,强化实践教学,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。努力吸取国内外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,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最新成果,结合自身院校所处行业背景特色,将其融入到培养方案中,努力培养生产、经营、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和设计型人才,以适应社会需要,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;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,系统规划课程体系、教学内容、培养模式的改革,探索新的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,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,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,使高等教育成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。

专业建设规划

1、建立电子信息工程(港航)专业指导委员会,制定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。

2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,打造学校品牌,扩大招生规模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,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、实习工厂的设备资源,强化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。

3、专业培养目标、培养计划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。

根据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共同要求,在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,按“教育先行、教育预见”和“服务地方”的思想,针对当前对港口航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需求量大的特点,改变原有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单一模式,设立多种专业方向培养学生,并在课程和实践内容上突出港口航运信息的应用背景。认真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的意见,共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。

3、课程教学大纲

对现有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按模块化编写,建立课程关系图,突出能力培养,制定实施性教学大纲。

4、教材建设

教育高地的教材建设分三个部分。理论基础课采用国内外优秀教材,技术发展较快的课程选用世界上最新的原版教材,特色教材组织教师自己编写,对所有学科基础课、专业必修课等进行梳理,保证所选用教材都是国内外优秀教材。

引进的外文教材有:网络通信、数据库技术等。

编写的教材有:电磁场与电磁波  袁国良

单片机原理及应用  朱大奇 邬勤文

信号与系统       杨忠根

5、师资队伍建设规划

抓好“双师型”教师的培养,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,实行专兼结合,改善师资结构,适应专业教学要求,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、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界限,逐步实现一专多能。

按专业师生比配置,逐年引进硕士研究生2–5名,博士研究生1名,外聘企业工程技术指导教师4名,培训双师型教师2名,使教师队伍结构层次逐步提高。

6、实验室建设目标规划

满足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实验的需要,改革实验教学内容,减少演示性实验,增加工艺性、验证性、设计性、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。开发新技术实验内容,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,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建创新技术实验室。

7、课程设计建设规划

为巩固理论知识,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,加强学生的各类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。抛弃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案,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逐步形成具有实用性、创新性的课程设计体系。

8、实训基地建设

校内建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中心;依托地方大型企业,横向联系地方各类企业,校外建成教学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基地。为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,增强学生在港航信息工程动手实践能力,先后建立上海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、上海海事局吴淞海事处VTS中心 上海海事局海岸电台、中海电信有限公司 、上海迅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,上海邦达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等多处实习实训基地,

 

10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

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,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。建设每门主要课程的多媒体课件、试题库、习题集及远程教学网站等。

进行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。已建设完成课程(群)有19个,其中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2门,上海海事大学校精品课程3门。

教育高地资助课程建设如下:

脉冲数字电路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、数字程控交换、网络通信、信号与系统、微电子概论、电路分析原理、线性电子线路、传感器技术、通信原理、雷达原理、 DSP芯片原理与技术等十几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。以上课程都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。脉冲数字电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建立了试题库等,脉冲数字电路、网络通信等课程编写了实验指导书。

资助了电子系统综合设计、光纤通信测量技术实验、16位单片机应用综合实验、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实验、CPLD数字系统设计实验、DSP系统设计实验实践环节和选修实验课程,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。

 

 

返回原图
/